许多人都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但对于袁隆平当初为何会萌发研究杂交水稻之意,可能鲜为人知。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到田里选种,突然看见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穗大且数量多,感觉非同一般,于是就把它选做种子。第二年种上去,他管理得非常仔细,因为当时的品种亩产一般只有五六百斤。袁隆平把它视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品种,每天去观察。可是到出穗的时候,令他大失所望:种了1000多株,没有一株像它的“老子”那样出色。袁隆平坐在田埂上发呆,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他想到著名植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心中一阵欣喜,因为按照“分离规律”的理论,只有杂种的后代才有可能出现分离现象,这不就证明了自己发现的优良稻种肯定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吗? 从此,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日日辛勤地探索、实践。历经15年,做了数千次实验,终于在1975年成功地研制出杂交水稻种植新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遇就蕴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而成功者,不仅善于发现与捕捉机遇,更重要的是还能咬定机遇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