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定、鉴赏君子兰,业界一直存有争论。其实,这十分正常,因为“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一本《君子兰鉴赏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跟随笔者十几年。笔者以为,无论《标准》规定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这套《标准》的出台,对推动当时君子兰产业发展、传播君子兰知识、强化社会对君子兰的认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标准》为何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趋于强烈,这不得不让人认真且理性地思考。
时间性
《标准》出台于1999年12月,到如今已有十几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君子兰从低潮逐渐走向另一个高潮并趋于理性的时期,也是“日本兰”和“鞍山兰”比较流行并成为市场主流品种的时期。“宽短圆花亮,粗筋大脉档”成为当时君子兰界和民间爱好者鉴赏君子兰好坏的流行语,其影响目前依然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中外和国内交流的增加,中国君子兰界的视野不断开阔,广大爱好者对君子兰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很多人开始对《标准》进行重新思考、理性思考。所以,时间的变化,必然会产生对以前事物看法的变化,哪怕是很微小的变化。
合理性
合理性是我们思考的核心。《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从株形、座形、头形、亮度、细腻度、刚度、厚度、脉纹、颜色、长宽比等十个主要标准,以及花(花莛、果)和其他两个辅助标准对精品君子兰做出了规定,在有些条款中甚至用上了具体数字。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这套《标准》是为“大花”君子兰“量身定做”的,因为其中展示的标准样本全是大花品种,而且其他种类如原生垂笑、细叶、有茎、黄花、奇异、大君子兰(又称沼泽君子兰)等由于自身的“自然条件”,几乎不可能达到和符合这样的标准要求。但《标准》制定原则中明确指出:“凡君子兰属,均打破门户之见,不分品种、不按品系、不论名称,均按统一标准鉴赏评定”的原则,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困惑。
其一,既然是《君子兰鉴赏评定标准》,为什么只为大花君子兰“量身定做”标准?是眼界未到,还是认为君子兰属中其他类型观赏价值不大?但在现实中,特别是近些年已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钟爱其他品种,因为这些品种不但花色丰富,而且各具风采,惹人喜爱。
其二,如果制定《标准》时考虑的是整个君子兰属,那么,将各种不同自然形态表现且各有自身韵味的7个种类的君子兰都统一到一套《标准》之下评定、鉴赏,是否有必要?不同种类的君子兰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还是不是“最佳秩序”和“科学”合理?
其三,即使在大花君子兰中,也存在长叶、中叶、中短叶、微短叶、彩叶等不同类型,也有被爱好者称之为“君子兰盆景”的“群生兰”,可以说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韵味,但按现有《标准》衡量,有些也难以达到要求。如果《标准》仅适用大花君子兰中的中短叶类,那么其必要性和对丰富发展君子兰产业的作用还有多大?
导向性
任何一种标准都会有其目标方向,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总能在字里行间找到答案,并起到导向作用。君子兰的鉴赏评定标准也不例外。根据已有《标准》的规定,最好的君子兰个体就是符合“十大标准”的君子兰。也就是说,不分品种、品系,培育符合“十大标准”的君子兰就是君子兰个体的培育方向。然而,这种“规定”的导向是否合情合理呢?
从现实看,当一个爱好者对君子兰的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后,品种品系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使其放弃品种、品系,只按“十大标准”去培育君子兰,既不符合实际,又难以得到广泛认同。
从发展看,君子兰作为一种珍贵花卉,将花(花形、花色、果)基本排除在鉴赏标准之外显然有失全面性。花是花卉的重要鉴赏点,特别是君子兰花本身也是丰富多彩的,更具有视觉吸引力、观赏性和市场前景,国际上更是将花作为鉴赏评定重点。因此,从培育方向上看,“叶花同赏”比“观叶胜观花”更能得到社会和君子兰界的广泛认同。
从审美看,由于君子兰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植物,鉴赏君子兰会因个人的审美观、学识、经历等原因产生不同。因此,完全按一个标准衡量,既不现实,又对丰富品种资源、丰富市场、促进君子兰产业全面发展有一定的阻碍。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和认识,笔者以为,目前到了该对现《标准》进行重新修正的时候了。可以考虑以原有《标准》为基础,吸纳国际上的经验,按照“分组评比、分类鉴赏”的思路进行修改,也许是更符合实际、更能引领和体现君子兰全面发展的有益做法。
大花君子兰
黄花君子兰
复色花君子兰
有茎君子兰
沼泽君子兰
垂笑君子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