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鲜花网
鲜花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昆明市“十二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2-06-07 20:09来源:昆明市农业局
昆明市农业局 二0一0年十二月 昆明市“十二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编写组成员名单 编制组 组长:郭焕波 成员:和江明 胡凤益 李新华 雷正 ..
昆明市农业局 
二0一0年十二月 

昆明市“十二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编写组成员名单 
编制组 
组长:郭焕波 
成员:和江明 胡凤益 李新华 雷正方 朱明雨 
编写人员:雷正方 朱明雨  李荣琼 王蜀 李坤林 
周红艳李昆跃 张霁珩 刘雁 何文萍 

       昆明市“十二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一)规划的背景 
       昆明花卉种植源远流长,鲜切花生产起始于滇池沿岸,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主要在呈贡县,多为小规模零星种植。1994年省政府在昆明呈贡召开了第一次花卉生产现场会,提出把花卉生产,特别是鲜切花生产作为新兴产业来抓。昆明市委、市政府把花卉产业列为十大生产基地加强建设,我市花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十五”以来,鲜切花生产由呈贡、官渡两地逐步向晋宁、嵩明、宜良、西山、安宁等县区扩展,种植结构逐步形成鲜切花、盆景盆花、种球种苗、绿化苗木、观赏植物等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花卉企业涉及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提升昆明花卉产业整体规模效益,推进4210工程建设,促进“云花”产业二次腾飞。根据《昆明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和《市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昆明气候特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和全国鲜切花市场交易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突破发展模式,把昆明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全国、面向全球,集生产、销售、加工、物流、花卉贸易、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花卉博览、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亚洲花都,建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出口基地,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信息服务价格指导中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花卉博览会展中心。进一步确立昆明鲜切花在亚洲市场的主体地位。提出本规划,规划年限为2011年—2015年。 

       (二)规划依据 
       1、《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2003-2020) 
       2、《滇中地区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4-2020) 
       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117号) 
       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云政发〔2002〕152号) 
       5、《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6、《昆明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2009-2020) 
       7、《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昆政发〔2010〕13号) 
       8、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
 
       二、产业现状 

       (一)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快速增长。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宜发展花卉的地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实现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富民和出口创汇三大目标,把提升壮大产业规模、增加经济总量、打造品牌效益作为三大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生产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坚持科技创新,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高花卉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社会效益,我市花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增加,出口总量大幅上升。2009年全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达15.5万亩,鲜切花产量达42.7亿枝,生产产值达26.8亿元, 面积、产量、生产产值分别占全省的66%、76%、73%,分别比“十五”末增68.4%、41.3%、99.4%。平均每年增长17.1%、10.32%、24.85%。花卉出口额占全省58.3%。 
       2、全国鲜切花市场交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2009年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日均鲜切花交易量达1169万枝,比“十五”末增长228%,占云南省的79%,占全国鲜切花交易的38.7%,昆明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最具影响力的鲜切花集散中心及价格指导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斗南花卉”已成为中国花卉行业的驰名品牌,以昆明为主的云南鲜切花产量至今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鲜切花在国内70余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出口已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份额逐年增长,昆明鲜切花出口位于全国花卉出口前列,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在香港市场占有份额40%以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进一步得到开拓。 
       3、花卉科技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和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选育出月季、香石竹、非洲菊等37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位居全国首位,并从国内外收集了大批种质资源,蔷薇野生资源152份,切花月季栽培品种269个,培育香石竹栽培品种143个,非洲菊栽培品种54个,百合野生种(变种)16个,栽培品种112个,并建立了资源圃。在育种技术方面,除了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外,还进行了辐射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育种技术,花卉科技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全国领先。 
       4、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扶持下,花卉企业,花农合作组织也迅速成长壮大,全市涉及花卉生产、营销、市场、物流、包装、运输、加工等各类相关企业达200家(已注册140家),花卉合作组织40多个,如锦苑、杨月季、满天星、海宇、辉记、云花、云科、维生、芊卉、英茂、斗南花卉以及晋宁县中和乡花卉协会、芙蓉、兴隆、飞燕、阿子营花卉协会等,这些企业和合作组织,不仅是昆明花卉产业的中坚力量,也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花卉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分工上基本形成产销连动、批发拍卖、科技研发、信息网络、物流运输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在我市各类花卉企业中,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有自主出口权,设施装备较好,具有一定产品研发能力的骨干企业有20多家,年出口量约占全市的60%。花卉产业的发展稳定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机遇 
       1、优势条件 
       (1)省、市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花卉等特色产业,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花卉出口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花卉发展的政策措施。昆明市委、市政府把花卉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提出在花卉产业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引导,为花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及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区位优势明显。当今世界花卉三大种植中心分别是中国云南、非洲中部的肯尼亚和中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昆明是中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是连接省内外和国内外的交通枢纽,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开放前沿的桥头堡。正在修建的昆明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为全国第二,随着泛亚铁路和昆曼公路的打通,昆明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 
       (3)气候资源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是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最大优势,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oC,全年无霜期240天以上,高海拔、低纬度,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是世界上最适宜生产优质花卉的重点地区之一。 
       (4)科技支撑雄厚。昆明区域内集中了中央、省驻昆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如云南农大、云南省农科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昆明学院、昆明市农科院等,技术力量雄厚,科技研发能力强,是昆明花卉产业发展最有力的技术支撑。 
       2、发展机遇 
       (1)全球花卉生产大转移的机遇。花卉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土地资源限制和生产成本高昂,发达国家生产萎缩,种植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全球消费市场年均以10-2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三大消费中心,年消费占世界花卉消费总额2000多亿美元的95%以上,年均消费增长11.8%。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云南花卉产业向国际化发展,中国、印度、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南亚国家花卉消费年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近年来日本、韩国、荷兰、美国、法国等国家到我市投资花卉产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昆明鲜切花流向全球消费市场的份额也逐年增长,2009年昆明出口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花卉占总出口额的90%,比2008年增长70%。亚洲花卉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2)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昆明的基础实施、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等将得到进一步的更大发展,在农业产业优势区域布局中,云南被列为鲜切花优势产区,花卉产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3)新昆明发展的机遇。滇池流域基地转移步伐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园区化建设扎实推进,中央、省、市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将有力推进我市花卉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桥头堡政策机遇。抓住中央要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昆明要做好花卉产业桥头堡的龙头和纽带。 

       (三)面临挑战和制约因素 
       1、面临的挑战 
       自加入WTO以来,昆明花卉融入世界花卉产业链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出口增长依然缓慢。由于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为降低花卉生产成本,逐步把花卉生产向发展中国家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转移,虽然这是一种机遇,但也是一种市场渗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对手更加强大。国内的广东、福建、江苏、四川、贵州、辽宁、广西等省区也将花卉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支柱产业。省内的玉溪、曲靖、大理等发展较快,起点较高。我市的花卉产业正处于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由分散、粗放数量型内供为主向规模、质量效益型主供出口的转型阶段,受到来自国际国内乃至省内的竞争压力和巨大冲击。 
       2、制约因素 
       一是基础设施和栽培设施薄弱,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管理粗泛,优质鲜切花商品总量不足,难以形成稳定规模的供货能力,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二是科技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种球种苗及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跟不上发展要求,品种更新缓慢。三是采后处理、贸易加工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物流体系、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四是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少, 特别是高层次的花卉科技人才不足,而且面临体制不顺,资金不足等困难, 难以支撑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发展思路、规划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围绕建成亚洲花都、两大基地、四个中心的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园区化突破工程建设,快速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格局。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大力开发外向型优势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形成鲜切花、种球种苗、盆花盆景、地方特色花卉的多元化格局。实施品牌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做大做强“云花”名片。在市场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物流运输、花卉贸易、园区建设和组织化、专业化配套服务等方面重点突破。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温带鲜切花发展,确立重点优势产区,调整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结构。 
       2、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营销体系,扩大市场份额,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比重。 
       3、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花卉的地区之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它种植业。 
       4、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从整体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区域优势、基础条件、花卉品种的特性,充分考虑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的功能布局。 
       5、坚持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升级的原则。推进花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花卉经济总部,加强企业强强联合,促进生产、物流、贸易加工、科技研发良性运行,壮大规模经济实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6、科技兴花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开展品种培育和改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力求生态与环保相结合,控制污染,推动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种植业规模:到2015年昆明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比2009年增61.3%,其中鲜切花生产基地13万亩,鲜切 花产量65亿枝,绿化苗木、盆栽观赏植物、盆景盆花、种球种苗、地方特色花卉等12万亩,盆栽花卉产量1300万盆。花卉外销90%以上,出口量占40%以上。 
       2、经济总量:产业总产值12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种植业)产值60亿元,占产业总产值的50%,第二、三产业(物流、包装、质材、服务等相关配套产业)60亿元,占产业总产值的50%。 
       3、企业规模:到2015年培育发展具有较大规模的花卉生产、营销、市场、物流、包装、运输、加工等企业260个,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20个,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1亿元的中型企业80个,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160个,组建大集团上市公司1——2个。 
       4、市场结构比例:到2015年昆明鲜切花外销仍然要占生产总量的90%以上,其中销往国内市场占外销总量的60%,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占40%。 
       5、市场定位: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郑州、重庆、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一级市场,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二级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欧洲国家、美洲国家、亚洲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市场。 

       四、优势区域布局 

       按基础功能定位建成一个中心产业带,三个优势生产区。 
       (一)市场、物流、贸易加工中心产业带 
       滇池流域主城四区及呈贡片区以发展生态林、绿化苗木、观赏植物为主,围绕滇池建成生态走廊公园,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在新机场建设15000平方米的采后加工处理中心,花卉产业发展以市场、物流、贸易加工为主。形成带动滇中、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产业平台。 
       (二)东南部鲜切花、苗木等花卉优势生产区 
       以晋宁、宜良、石林为主。气候温和,重点发展月季、香石竹、菊花等喜温花卉和地方特色花卉(茶花)、兼顾发展温热带盆花盆景、绿化苗木、配叶配材等,规划面积12万亩,其中鲜切花6万亩,地方特色花卉、盆花盆景、绿化苗木6万亩,重点是提高鲜切花品质和地方特色花卉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增加花色品种。辐射带动红河弥勒、曲靖的陆良、罗平、师宗等区域发展。 
       (三)东北部鲜切花、种球、种苗花卉优势生产区 
       以嵩明、寻甸、东川为主。气候偏凉、立体气候明显,重点发展百合等球根类鲜切花、干花和种球种苗为主,规划面积9万亩,其中鲜切花5万亩、干花、种球种苗4万亩。辐射带动曲靖、昭通地区及贵州安顺、兴义地区发展。 
       (四)西北部加工源花卉优势生产区 
       以安宁、富民、禄劝为主,重点发展加工原料花卉、食用花卉、兼顾发展部分鲜切花,规划面积4万亩,其中切花2万亩,食用、加工用原料花卉等2万亩。重点是探索食用、药用花卉深加工技术,逐步扩大生产种植规模,形成特色产业。辐射带动滇西地区发展。 

       五、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建成亚洲花都、两大基地、四个中心和一个中心产业带,三个优势生产区的布局的目标,通过实施六项重点项目,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鲜切花交易中心市场建设 
       在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立足东南亚、南亚、面向全球的鲜切花交易中心市场。以昆明鲜切花交易中心市场为总部,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辽宁、海南等省会中心城市或大中城市建立鲜切花交易分中心市场。建立并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统一的运行模式,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价格、信息联动的交易平台,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指导能力的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出口基地,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信息服务价格指导中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花卉博览会展中心。 
       (二)空港经济区花卉物流、加工中心 
       在空港经济区建设以花卉出口加工及航空物流两大功能为主的产业园区,占地1000亩的规模,按一次通关要求,建成15000平方米的采后处理加工中心及花卉物流中心。完善花卉产品的整理、包装、贮藏,配套熏蒸、质检、海关、税务、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体系。使昆明花卉产业的物流配送、检疫、报关配套服务领域更加科学、透明、规范、快捷、运输成本更加合理,确保产品能及时、准确、完整地送到消费终端市场。 
       (三)花卉产业园区建设 
       1、斗南花卉产业园区。结合鲜切花交易中心市场建设,将市场建设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和利用“斗南花卉”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效应,突出轴心功能地位,建设国际化中国昆明花卉总部经济,在现有占地74亩的基础上,通过改扩建,形成拥有国际花卉交易、物流运输、科技研发、人才培训中心和国际花卉会展及花卉旅游功能区,建成永不落幕的国际花卉博览中心。中心市场与园区并存发展,吸引国际级知名花卉相关企业入驻,使园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花卉产业的资源配置功能,成为支撑未来花卉产业发展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 
       2、石林花卉产业园区。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以石林锦苑花卉产业园区为主集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开展自有品种研发和外来品种展示,突出创业功能。 
       3、嵩明花卉产业园区。依托省花卉产业园区,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高档花卉,如蝴蝶兰、大花蕙兰、洋桔梗等。 
       4、宜良花卉苗木产业园区。以发展绿化苗木和地方特色花卉如茶花、兰花、杜鹃等为重点,加快花卉苗木市场建设,采取前店后仓的发展模式,力争建成西南地区花卉苗木大世界。 
       5、食用药用等加工源花卉优势产区。在寻甸、东川、禄劝等县区,根据区域条件,规划发展食用药用等加工源花卉生产园区。 
       (四)优势产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滇池污染综合治理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代表的清洁农业已成为滇池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滇池流域范围内的花卉种植业将逐步退出生产,并向宜良、石林、安宁、嵩明、禄劝、寻甸、富民、东川等地转移。生产基地转移在确保现有规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年要保持一定量的增长,到2015年花卉园艺面积种植达25万亩,基地转移建设的重点以月季、香石竹、百合、非洲菊等鲜切花和种用花卉生产基地为主。全市建成13万亩高效优质设施配套齐全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具体布局是:晋宁3万亩,宜良2万亩,石林1万亩,嵩明3万亩、寻甸2万亩、东川0.5万亩,安宁0.5万亩、富民0.3万亩、禄劝0.7万亩。 
       (五)科技研发能力建设 
       1、国家花卉改良中心昆明分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花卉品种选育条件,建成包括资源保存、杂交、选种、品比等温、网室及配套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种苗组织培养室、构建条件完善的花卉品种选育平台,保证花卉品种自主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花卉新品种选育。在现有月季、香石竹、菊花、非洲菊、马蹄莲等品种引进和选育的基础上,针对新优品种及国际市场流行的其它新、奇、特新品种,进行引进、选育与创新工程,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争取到2015年,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的利用率,占生产中使用品种总量的15%以上。 
       3、种球、种苗快繁与示范。种球繁育上,关键是要为种植户提供合格种球。加速种球组培和鳞片扦插上的脱毒技术,实现创新与突破。种苗重点进行工厂化快繁工程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开发与示范。通过种球、种苗快繁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争取到2015年优质种苗、种球自给率达到生产用量的70-80%。 
       4、花卉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通过花卉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的集成,以良种良法为切入点,以土壤环保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突破口,推广生物、物理综合防治技术,保护生产生态环境,控制和合理使用农业化学品,加强土壤连作障碍的综合治理,开展鲜切花基质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使优质鲜切花比例由现在的36.4%提高到50%以上。 
       (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是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专业营销人才,特别是国际市场专业营销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应用技术推广人才、信息服务专业人才以及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昆明花卉人才资料信息档案库,收录国内外、省内外及昆明地区有关花卉人才资料,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聘请国内外、省内外有经验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组成具有把握国际、国内花卉发展潮流的昆明花卉产业专家顾问组,定期对昆明的花卉产业提供咨询建议。 

       六、综合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到2015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花卉产业总产值120亿元,出口额5亿美元,相关产业实现税收6亿元。第一产业产值平均亩产值达到2.4万元,花农实际收入比传统农业生产增加3倍以上。 
       (二)社会效益 
       到2015年滇中地区花卉产业达到规划发展目标,可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有效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城市劳动就业,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产业规划调整,使部份花卉生产向贫困山区、半山区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三)生态环境效益 
       根据花卉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花卉产业要走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实行科学种植,规范管理,集约化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通过大力加强城乡园林环境绿化建设,发展旅游观光观赏花卉,清洁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达到防污治污目的。 

       七、主要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对花卉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充分的认识,加强领导。要加快基地转移建设的步伐,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强化服务功能,抓住新时期新机遇,化劣势为优势,变优势为胜势。 
       (二)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花卉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栽培设施要求较高,新发展的优势产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建立花卉发展专项资金,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花卉产业,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扶持,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训和对外交流,并对重点企业给予扶持。 
       (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要求,对入驻园区的花卉企业,根据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农业园区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领域,多渠道扩大融资范围,努力营造花卉招商引资的优质软环境,主动出击,主动沟通,主动联系,加强协调,加强服务。 
       (四)提高集约化、组织化生产能力 
       1、新区开发起点要高,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由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带动发展,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2、加强一村一地一品种的规模化发展,根据不同的品种规模,建设2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5个示范乡,1—2个示范县。 
       3、密切“公司+基地+农户”的关系。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能进一步增强实力、扩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形成特色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促进农户与企业整合,加强土地流转,形成集约规模,加强栽培设施建设,密切“公司+基地+农户”的关系,促进由“小、散、零”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4、培育发展产业联合体、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昆明花卉产业联合会的作用,科学合理整合资源配置,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协会,加强产销联合,壮大整体实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创收能力。 
       (五)实施项目带动,促进高效规模发展 
       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效项目农业。建立花卉产业发展项目库,积极向国家、省申报项目,争取项目支持,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六)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进程 
       1、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是整合昆明区域内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昆的科技机构等不同系统、不同体制、不同性质的技术力量,形成合力,以企业为主体,根据市场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技项目开发,尽快形成生产力;利用昆明和云南的品种资源优势,加快野生特色花卉品种的驯化、栽培及商品化生产,通过引进技术和种质资源,开展技术合作等,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15年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利用率占生产中使用品种总量的15%以上;优质种苗、种球的自给率达到生产用量的70-80%。 
       2、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重点是强化信息手段,打造强大的信息平台。用2—3年时间,建立和完善连接各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花卉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并与国内外联网,收集、整理、提供相关的生产、市场、科技、服务等信息,发布政策政令,进行信息反馈,最终实现生产、流通、销售、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3、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指导生产和规范市场,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参照制订昆明的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和市场质量等级标准,规范生产,规范市场。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和市场质量标准要以出口为导向,与国际接轨,并对全国花卉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4、加强“云花”品牌的打造和宣传。加大对我市花卉产业的宣传报道,突出产业形象的提升,使“云花”国际化程度更高。 
       (七)加强标准化技术培训,提高科技贡献率 
       加强标准化综合生产技术推广,加大宣传教育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提高花农和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强化科技措施,结合治理滇池流域和农业面源污染,在花卉上也大力提倡无害化生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质栽培、营养液栽培。引进推广捕食螨释放技术,配套推广生物农药和黄板、兰板的应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有效地保护生产、生态环境。通过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到“十二五”末,昆明花卉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鼓励在昆高校、科研机构和花卉企业积极开展花卉新品种研发、推广和保护工作。对知名品牌商标、外销好的花卉品种要及时进行国际注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