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牡丹文化节,仿真牡丹绢花再次热卖,说明了游客对牡丹鲜切花的喜爱。近年,我市牡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催花牡丹生产数量不断增长,牡丹鲜切花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扬名国际市场,在洛阳本地市场上难觅踪影。 现状:扬名海外 本地难觅 2008年北京奥运会,1000枝洛阳牡丹鲜切花被布置在奥运会新闻中心和国际奥委会官员住处;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盛大国宴上,666枝牡丹鲜切花首次应用于宴会桌面插花。洛阳牡丹鲜切花一时声名大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一些重要接待部门纷纷打来电话,要求尽快签订与洛阳牡丹的长期合作协议:北京市有关部门签订了大量中秋牡丹订单,上海市园林部门促成了在2010年世博会开幕式、中国国家馆日、闭幕式上的装饰用花均以洛阳牡丹为主。 洛阳牡丹及鲜切花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并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洛阳本地却难见牡丹鲜切花的身影。刚刚过去的牡丹文化节,记者在我市进行了随机采访,超过80%的市民和游客希望买到牡丹鲜切花,却不知道购买途径。 局限:牡丹鲜切花缘何本地难觅 规模有限 供不应求 在洛阳神州牡丹园生产基地的玻璃温房内,一盆盆催花牡丹长势良好。目前该园全年生产牡丹鲜切花10万枝,全部实现订单生产,主要销往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 目前,我市牡丹鲜切花年生产总量约20万枝,以外销为主,供不应求。我市中国牡丹(芍药)协会有关人士介绍,其实洛阳本地也有不少牡丹鲜切花需求量,但仅靠我市生产难以满足,主要原因是鲜切花基地的种植面积与发展规模有限。 成本较高 曲高和寡 景华路一家花店老板说,其实牡丹鲜切花并非不能进货,但一般花店都不愿意卖,因为一是牡丹花期较短,卖不出去容易凋谢;二是不易存放,一次进货量小又需要联系、订货、运输,比较麻烦。他说,一盆催花牡丹一二百元,将其剪下做鲜切花要卖到50元左右一枝,买的人太少。 邙山镇冢头村一户种植牡丹多年的花农解释,牡丹的种植生产最多一年两季。第一季是牡丹节会期间,一是花农们要忙着卖盆花,二是害怕伤着牡丹的老根,舍不得剪下四五十厘米长的花茎做鲜切花。第二季是春节前年宵牡丹的生产,那时盆花都供不应求,就没空去制作鲜切花,况且没有订单也不敢盲目涉足。 生产销售 衔接困难 要想做牡丹鲜切花除了足量的种苗,还要有专门的温棚和冷库,这样才能一年四季不断供应。仅在设施上的投资,普通花农靠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维持,再加上本地鲜花店对牡丹鲜切花需求过于零散,无法实现订单和长期供应,因此造成生产和销售领域衔接困难。 发展:扩大种植规模逐渐形成品牌 制定规划 建设基地 牡丹作为洛阳的城市名片,鲜切花将是我市牡丹产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根据市政府《洛阳市牡丹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筛选及引进牡丹、芍药切花品种,建成牡丹、芍药切花周年生产技术体系”,2009年7月,神州牡丹园牡丹(芍药)鲜切花基地在伊洛工业园开工建设。 整合花农 实现双赢 神州牡丹园将在伊滨区李村镇种植3000亩的牡丹(芍药),建成全国最大的牡丹(芍药)鲜切花基地。该基地规划将包括资源圃1000亩、鲜切花品种圃1500亩、种子圃500亩和2万平方米库房等,建成后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营运模式,实行规模种植、集约化管理,将零散花农进行整合。 一期基地种植400亩,预计明年首批生产30万枝至50万枝牡丹鲜切花,可满足郑州、西安等附近城市的牡丹鲜切花需求。全部建成投产后,基地将实现年产鲜切花2亿枝,总产值5个亿,可基本满足内销并出口东南亚牡丹(芍药)切花市场。 此外,神州牡丹园去年还在偃师首阳山镇郭坟村种植牡丹600亩,用于牡丹(芍药)鲜切花生产。 扩大种植 形成品牌 去年,我市增加牡丹种植面积5000多亩,使全市牡丹种植面积增至2.1万亩。今年,我市将再发展牡丹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建成牡丹种苗周年快繁实验基地,打造500亩育苗基地,建设温棚300个,鲜切花将成为基地的重要科研功能之一。 业内人士建议,为扩大牡丹的影响力,营造洛阳牡丹花城氛围,在牡丹鲜切花走高端路线、以外销为主的基础上,还要形成良性供销渠道,打开本地牡丹鲜切花销售市场,逐渐形成我市又一特色品牌。 相关链接 鲜切花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环、花圈、瓶插花、壁花,以及胸饰花等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 目前,世界鲜切花的消费额达300亿欧元,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基本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的欧洲、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和以日本为主的亚洲三大消费市场。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鲜切花产业迅速发展,目前鲜切花已出口至39个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