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麻榨南滩村何伟坚另辟蹊径种梅,10年种出缤纷梅花世界
同盛梅花基地种的是花梅,颜色五彩缤纷。
这棵梅花的老根已有200多年了。 本组图片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说起梅花品种,何伟坚滔滔不绝。
春节长假我市天气以晴朗为主,期间正赶上龙门县麻榨镇南滩村西楼村民小组同盛梅花基地的梅花盛开,许多喜爱梅花的市民纷纷前往当地赏梅度假。
我市成片的梅园有多处,但其他地方种的都是果梅,所开梅花为单调的白色,唯有同盛梅花基地种的是花梅,大多是移植培育的北方梅种,形成一片独特的景观。游客们在梅园中流连,为梅花之美所陶醉,却鲜有人了解这片梅园的主人。他名叫何伟坚,是当地一名普通村民,因痴爱梅花追梦10年,终于营造出这处在我市独一无二的赏梅胜地。
爱梅成痴
放手深圳的海鲜生意回村种梅花
何伟坚年轻时就去了深圳打拼,通过经营海鲜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乡亲们羡慕的富裕家庭。出人意料的是,海鲜生意正当红火之时,他却突然放手,回到家乡承包土地种起了梅花。对何伟坚这一做法,亲友们都不理解,而他则说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自己喜欢梅花,所以想在家乡种一片梅园。
梅花名列“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就不乏“花粉”,其所象征的独立、坚韧、高洁等品质,早已成为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符号。历代文人雅士留下无数的咏梅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等名篇名句,何伟坚也是从小就会背诵,并由此深深爱上了梅花。
富裕起来之后,何伟坚带家人外出旅游看世界,在北方看到绚烂的梅花景色深受震撼,心底自幼埋下的爱梅之情,便如受到春风呼唤一般苏醒过来。“内心仿佛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呼唤我一定要回来,为梅花做点什么。”何伟坚这样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
同盛梅园诞生之前,在惠州本土早就有人种梅,不过惠东梁化梅园、博罗横河梅园等以赏梅闻名的地方,所种梅树全是采青梅果用的果梅,花色是纯白色,花型单一。何伟坚决心另辟蹊径,凭自己的力量在惠州也建造一个北方景区那样,供人观赏的五彩缤纷的梅花世界。
屡试屡败
高价买来北方梅树,水土不服陆续枯死
把北方生长的观赏梅移植到南方来,设想很美好,但实际上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梅花生长需要有合适的水土和气候环境,什么样的品种分布在什么地方,背后是由自然规律这双看不见的手所决定的。
多年来,对于北梅南移,连这样的想法都被认为是疯狂的,何伟坚这个从没种过梅花、爱梅却不会种梅的人,反而无知者无畏,不但敢想还身体力行去做了。他拿出做海鲜生意时存下的积蓄,在村里承包了500多亩土地,开始营建梦想中的梅花世界。
不过对梅花的痴爱,并没有让何伟坚得到格外眷顾,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而是一开始就被浇了一盆当头冷水。他花高价从北方苗圃场买来的梅树,尽管和工友们像伺候宝贝似的天天勤浇水勤施肥,但梅树还是水土不服陆续枯死了。“试过好几批,换不同品种,都没种成功。”何伟坚回忆说,死得厉害的一批,枯树当干柴卖都卖了2万多元,至于种树花费的成本,当然是2万元的好几倍了。
从头再来
不再急于求成,先找行家学种梅
连续试种都不成,自己信心受挫加上亲友的压力,他开始意识到种梅花远不是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但对梅花难舍的喜爱,加上不服输的个性,支撑着何伟坚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从头再来。这次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先想方设法去学习,了解梅花种植的相关知识。
他起初上网找,看了许多资料感觉还是半懂不懂,就又跑去梅花种植场,当面向种梅花的师傅请教。种梅工人教会他梅树喜欢多少水分,喜欢哪种肥料,什么时候剪枝,怎么除虫。对于当地梅花迁移到气候迥异的外地要怎样做才能长得好这个关键问题,老师傅们也是一脸茫然。
后来,他又打听到,国内有个中国梅花协会,有不少研究梅花的学者和长期搞梅花培育的专家,他连忙托朋友介绍,跟这个机构取得联系,并如愿得到了协会行家指点。自此,何伟坚终于找准方向找到门径,他的造梦计划也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通过与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广东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以及武汉东湖梅园等单位合作,何伟坚一边学习一边继续开展北梅南移的实践。有了专家团队做靠山,情况果然大有改观。经过品种选择、土壤检测改良、虫害控制以及水分与温度调控,梅树的存活时间以及存活率都大大提高了。
不懈坚持
门外汉变专业人士,成中国梅花协会会员,跟大学教授一起搞研究发表论文
从种不活到种得活,从引种现成品到培育新苗,从开不好花到懂得催花,长年累月潜心钻研栽种梅花,何伟坚对种梅技术了解越来越多,自己也一步步成长,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专业人士。
如今他已是中国梅花协会的正式会员,以业内人士的身份跟全国各地的梅花行家一道,多次参加协会开展的梅花品鉴会与技术研讨会。他还跟华南农大的教授合作,在专门研究梅花的刊物上发表过自己搞北梅南移实践的论文呢。作为一个在山村长大、没上过几年学的农民,能跟大学教授一块搞研究发表论文,这让何伟坚尤其感到自豪。
在日积月累中,他承包的地里梅树也日益增多,不觉间已蔚然成林。早前种下的大树已有碗口一般粗壮,新培育出的幼苗,也一批批地茁壮成长。梅园现已有梅花大树和幼苗共5万多株,梅花盛开的时节,梅园中五彩缤纷一片绚烂,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赏花胜地。何伟坚给自己建造的梅园取名“同盛”,期盼自己种梅的事业能跟梅花绽放时的景致一样繁荣兴盛。
“上百年的古梅我引进了100多棵,这一棵老根已有200多年了,是年龄最老的,以这棵老根为母本我又嫁接培育了新枝。这些梅树原产山东省,是用飞机空运过来的。与本土品种果梅相比,花梅不结果也不产蜜,花朵不光颜色不同,你仔细瞧瞧,花瓣的造型也是截然不同的。”采访时漫步梅园,何伟坚兴致勃勃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他种的梅花宝贝。
何伟坚对北梅南移的执着实践,取得了不俗成果,经过筛选淘汰和改良培育,他成功培植了玉蝶、朱砂红、桃红、宫粉、美人梅、腊梅等10余个品种。他的努力也为同盛梅园在业界赢得了地位,2012年同盛梅园被广东省农科院选定为岭南梅花繁育研究推广中心。这里培育的梅花幼苗,如今已经扩展到深圳等周边城市种植。
投入多产出少
做赔本买卖,大老板高价收购他却不舍卖
不懈的坚持,何伟坚终于在惠州也种出了五彩的梅花。把原产北方的梅花移植到南方的目标,亲手打造一个梅花世界的梦想,他都已经完成了。但在这梅花美景的背后,他付出的除了10年时光,还有大量的资金成本。
就以种梅花为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和享受梅花经济的角度来说,他的理想则还远没有实现。同盛梅园免费对外开放,也没有搞农家乐等配套业务,至今唯一的营收渠道就是外销苗木,做花木景观工程。
“至今只做了两个工程,收入约70多万元,而种梅花前前后后投入的成本,已超过200万元。我的朋友都说我,当年深圳房子才几十万元一套,要是拿这些钱在深圳买几套房子,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已坐拥千万财富了。”何伟坚说,单从经济收益算,自己这10年种梅确实是在做赔本买卖,但他种梅并不是为眼前效益。
长年多投入少产出的状况,让何伟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其实也不是没有大赚一笔的机会。早两年就有东莞一上市公司老板,提出愿花大价钱收购何伟坚的梅园。面对这种雪中送炭一般的诱惑,何伟坚却最终回绝了。他说,在内心里这片梅园已如同自己生养的儿女一般,要彻底卖出去,还真舍不得。何伟坚说,自己如今已到中年,已打定主意下半辈子要与梅相伴,以种梅为业一直到老。
心怀宏愿
开发附加产品挖掘梅花文化,立志把家乡建成岭南梅乡
对于同盛梅园的未来发展,何伟坚有更宏大的目标。花费这么多心血建造的梅园,当然不甘心于只是一个种植梅树、销售苗木的花木场,他打算将这里打造成为梅花繁育、梅花文化研究及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梅花文化生态园。
首先是继续增加梅花的品种和数量,梅园规模扩大到400亩左右。同盛梅园不远处有一片已经空置的老房子,何伟坚已开始对其进行设计改造,把古建筑、客家民俗与梅花美景融为一体,把家乡南滩村建成为驰名岭南的梅花之乡。另一方面,大力搜集、挖掘梅花文化,丰富梅园风景的内涵。让游客过来能欣赏到梅花之美,了解到关于梅花的科普知识,还能得到梅花文化的陶冶。
几经努力何伟坚了解到,其实梅花在惠州本土的历史文化中也有深厚渊源。比如传说中的梅花仙子便出自罗浮山,讲的是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梦梅花仙子的故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个爱梅之人,贬居惠州期间也留下了不少与梅花相关的佳话。尤其是罗浮山酥醪观后的古梅树,相传苏东坡正是在这古梅树下创作出“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的诗句。
这些本土梅花文化积淀的发现,让何伟坚更加坚定了信心。他表示,等梅花生态文化园基础完善后,还会尝试开发梅花香包、梅花茶等附加产品,让梅花种植观光成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一个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