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梨花寒食过,家家户户子孙来。”清明自古就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吃青团、扫墓园、踏青……”传统民俗文化仍然在延续及创新。这也带动了一些新兴的和清明节有关的特色消费,进一步促使“清明经济”效应凸显。 “网上祭先烈”兴起 清明节时值万物生长复苏的春耕时分,代表着一种希望;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和亲友聚会的日子,是人和自然沟通、人与人沟通,今人与前人沟通的日子。 随着清明临近,本周末,上海又将迎来扫墓出行高峰。而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健全,“地铁+短驳”的扫墓出行方式成为市民首选,通过长途客车赴长三角地区扫墓的客流亦呈上升趋势。 在今年各路祭扫大军中,“网上祭先烈”为这个传统节日注入了新元素。社会学家认为,“网上祭先烈”活动既有创意,又富深意,既贴近时代,又极大地丰富了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 有人给清明节一个家庭的开销算了一笔账:清明期间除了香烛、鲜花外,白酒、蛋糕、甘蔗、糖果、水果也是必备的,而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会买乳猪、烧鹅。一般过个清明,即使简单的消费,一个家庭也要花400元左右。算上家族聚餐和交通费用,清明期间大约花费2000元左右。若是踏青旅游,花费则更多。 “寒食”青团早上市 清明自古以来就蕴有“寒食”文化。虽然寒食节日渐远去,但精华仍保留在各地民间的清明食俗上,至今流行江南的青团就是典型代表。 记者留意到,“青团”的身影老早就出现在超市、糕点店中。不过,今年的价格比往年上涨不少。“我的小孙子很喜欢吃青团,我上个礼拜就买了。”一位在超市里挑选青团的老伯说,“两盒清明团子分别是8.6元和11.8元。而去年这样的一盒只要6元。” 记者还看到,蔬菜市场上已经有人卖起了艾叶,适合喜欢自己制作青团的人们。同时,清明“团圆饭”预订也开始增多。一位酒店前台接待人员告诉记者,临近清明的这段时间,家庭团餐的预订比较火热。尤其近年来,海外华侨归乡祭祖增多,一般都会一家大小吃个“团圆饭”。 扫墓带旺祭品市场 扫墓是清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清明节临近,祭品市场也日益红火起来。 “香烛、冥币、金元宝等祭祀常用品的销量,近期成倍增长。”一位祭祀用品专卖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与此同时,祭祀鲜花的销售也进入旺季。记者走访花卉市场发现,菊花、百合、康乃馨的价格均有所上涨。如一只花蕾的百合要10元一枝,三只花蕾的百合则15元一枝;菊花也卖到20到30元一束。花卉市场的一位老板表示,花肥贵了,花场租金升了,运输所需的油价也涨了……花卉价格上涨与今年的物价上涨不无关系。 记者还了解到,用作祭祀品的苹果、橙子、柑子等水果的销量近期亦持续攀升。同时,一些台湾青枣、纽荷尔、山竹、莲雾和新疆库尔勒香梨的时新水果,也成为人们消费的新宠。 而在殡葬市场,一些祭祀用品店内的商品种类繁多,除了“冥币”、蜡烛、鞭炮等传统物品外,还出现很多“高级别墅”、“国际品牌轿车”等高档祭祀用品,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甚至有一家店还销售“冥府驾驶 执照”。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在清明期间的祭扫中,很多人相互攀比形成了一种炫富之风。清明本是以扫墓为主,为逝者清扫墓地的尘土,献上水果和鲜花,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但这种炫富之风,使原本清静的墓地成了露天野餐会。供品急剧增多,不仅增加了垃圾清理工作量,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民俗研究专家认为,清明祭祖的本意是要怀念祖先恩德,感谢其对后代的孕育。那些在祭祖活动中大肆花费的行为,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炫富心理,不值得提倡。 “踏青”兴起祈福游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好时机。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民俗学者称,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斗鸡等种种欢乐。而今,去野外亲近自然,成为年轻人减少压力,轻松生活的时尚之举。 同程网发起的关于2011年春季出游意愿的网络调查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者有出游打算。其中,出游预算在2001—4000元之间的占40%,其次为1001—2000元之间,占比30%。同程网度假预订中心的相关数据印证了该调查的结果,3月以来,除了报价约在150元到1000元之间浮动的周边游线路外,厦门双飞3日游、海南双飞5日游、桂林-阳朔4日游、云南双飞6日游等,价位约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浮动的国内游线路升温较快,成为市民春季出游首选。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清明期间出游价格与平日周末价基本持平。清明旅游线路以短途游最热门,预计旅行社的营业额有望同比增长两至三成。淘宝旅行平台相关负责人也透露,连日来通过淘宝旅行咨询佛教圣地及相关城市机票的人开始增多,其中年轻白领占了大多数。 记者留意到,踏青经济惠及到更多行业领域,连一些超市的户外用品区也辟出“清明踏青”专区,各种与户外运动、郊游相关的食品和用具都被集中到一起,帐篷、睡袋、充气地垫、鱼竿、球拍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各种尺寸的户外烧烤炉。商家还很贴心地把羊肉串、鸡翅等生鲜食品,及油、调味料等烧烤必需品都从食品柜台挪来,方便顾客“一条龙”选购。 扫墓踏青还带热了汽车租赁市场,记者向一些租车公司了解到,目前接到的清明节租车预约已大大超过平时,汽车租赁一般在100—250元/天。 墓地也需“经济适用” 临近清明,申城各大墓地迎来黄金销售季。而近年来,随着土地价格上升,上海新墓单价以每年至少10%的幅度上涨。五年前一块双穴墓的销售均价约3万元,如今占地1平方米的双穴墓起价已达6万余元,总价低于2万元的传统墓穴基本很难买到。普通墓穴售价至少在3万元以上,个性化艺术墓售价更高达5万元/平方米。 有市民向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我妈妈去世,我在枫泾公墓买了一块墓地才7000元不到。而今年年初,我姨妈去世,同样一块墓地要花30000多元才能买下,价格起码涨了5倍。”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墓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上海的墓穴可谓一年一个价,其中包含了人力成本、绿化成本及土地成本的提高。 据了解,墓穴价格是按照园区大小及墓穴造型来计算,分为几个档次。其价格除了受占地面积大小的影响外,还受到“地段好坏”、“墓碑材质”、“工艺”等方面的影响,甚至有些高档墓地的价格高过了目前上海市的房价。而且,墓穴的报价中并不包括维护费、刻字、刻框、瓷像、落葬、墓穴证书等多项费用。 民政部在《关于贯彻执行〈殡葬管理条例〉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解释》中早有明确规定,埋葬骨灰的单人、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但实际上,不少公墓为追求经济效益,在面积上扩大,又在石材、墓型上翻花样牟利。 面对火爆的天价墓地现象,很多工薪族表示承受不起。有市民称,“我一年才赚两三万元,如果买个5万元的墓地,办一次丧事就把积蓄全花光,这价格高得太离谱了。” 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有关人员透露,殡葬行业已市场化经营,个人买卖自由,选择哪种价位的商品也是个人行为,目前还没有具体法规来明确限制殡葬商品价格。为此,政协委员唐德田呼吁,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性措施,批建殡葬“平民化”和丧葬服务公益性墓地,建设“经济适用墓”。 其实,为解决困难群体买墓难题,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已经联合卫家角息园、滨海古园、淀山湖归园等7家公墓,推出经济适用墓,除卫家角息园的首批壁葬群外,7家公墓已统一规划并设计了一万个同类穴位,价格仅两千元。据了解,这类墓穴带有公益色彩,不会针对中高收入者开放,而仅专供上海低保困难民众。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民众凭本人身份证、低保手册、逝者火化证,经所在居委会和街、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审核后即可认购。 另外,一些节地环保的绿色殡葬方式也在各地兴起,如地坪葬、花坛葬、树葬、海葬等多种生态葬法。譬如,沪上首家大型节地生态墓区就于日前揭牌。该墓区旱地面积为23000平方米(约35亩),以绿色、环保、节地的优势实现土地的最大容积率,计划可安置10万穴。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卢湾区、杨浦区民政局已与福寿园海港陵园签订协议。这三个区的低保家庭、支出性贫困家庭、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均被纳入公益安葬范围。每名安葬者收费仅980元,特困对象凭所在区民政局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可实行部分费用减免或全免。 业内人士表示,节地生态墓区节约了77000平方米(约115亩)土地用量,既满足了安葬需求,也是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今后将在全上海各大公墓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