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苗木产业总体上处在一种低潮期,表现为多数苗木产品价格低迷、买卖清淡、人气不旺。这种相对冷清的局面与前些年火热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照。但业内有识之士分析认为,这其实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发展的必然。由于前些年苗木市场异常火爆,只要是苗木,就会有人要;只要种苗木,肯定能赚钱。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个高潮时期,便引来了两个发展结果:一个是盲目跟风种植的散户农民越来越多,另一个就是引起了一些工业资本力量的关注。 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副秘书长朱廷朴通过调查后得出结论,如今我国绿化观赏苗木种植总规模已接近2000万亩。从结构上看,75%左右的花木生产面积是掌握在跟风定位和非标准化生产的小型企业和散户手中。传统大中型苗木园林企业的生产基地和新进入苗木行业的大中型基地约占20%左右。 苗木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一直是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花卉苗木专家、企业界人士、政府管理人员等,一直都在倡导产品的标准化种植。但30年过去了,我国花卉苗木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是什么原因呢? 产品标准化是市场规律调节的结果。当市场需要标准化的产品时,标准化自然就会到来。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证明,从产品市场标准化推动的力量上来说,资本的力量要远大于专家的呼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资本积累的量要远远大于农业资本。资本逐利的特性决定了,哪个行业的利润高,就会向哪个行业进行流动。当工业资本进入园林苗木行业时,投资方往往会要求苗圃建设尽可能像个工厂,苗木就是一个个标准化的产品。 工业资本进入园林苗木行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至2011年,这个阶段属于利润诱惑型,园林苗木行业每年高达3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让做石油、纺织、家电、化工、房地产等行业的老板们纷纷投资苗木行业,造成了第一波资本进入园林苗木行业的热潮。第二阶段是2012年到现在,这个阶段属于土地占有型。因为园林苗木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土地使用权有望进入金融市场交易,再加上享用土地租赁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了业外资本纷纷购买或者建设苗圃。 资本的进入,推动了苗木标准化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苗木产能的迅速扩大。与大资本同时疯狂的还有民间的中小资本,这些资本往往以间接的方式进入苗木行业,他们参股或者借钱给苗木行业的从业者,扩大苗木种植面积。在苗木需求相对减少的今天,大小资本联合疯狂的举动直接造成了今天的苗木产能过剩。 让多数人想不到的是,产能过剩却会促进苗木产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当苗木供不应求的时候,只要是苗木都能卖出去,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关心什么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生产呢?而今,当苗木产能开始过剩,人们发现,高质量的苗木其实并不难销,大量积压的是那些低劣的垃圾苗。凡是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品相整齐,质量一致,反而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这让在苗木市场寒流里生存下来的苗圃老板意识到了苗木标准化的极端重要性。以后再发展苗木,他们将会积极主动地去实施苗木标准化战略。事实上,也只有有实力的工业资本老板们,才能经受市场的洗礼,才能有足够的耐力、实力去经营标准化产品,并最终赢得市场青睐。从这个意义来讲,工业资本是苗木产业标准化的助推器,产能过剩孕育着苗木产业的新生。 事实一再证明,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会决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低。当苗木产业处于低端分散发展的阶段时,标准化几乎是没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当产业处于中端分散向集中转变的阶段,标准化将逐渐被引起重视并慢慢成为主流;当产业处于高端集中发展阶段时,不执行标准化将很难生存。目前,我国的苗木产业处于分散向集中的转变过程中,标准化程度将随着资本的注入正在被加速提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大批工业资本的进入,我国的花卉苗木产业标准化水平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