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嘉善县农经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该县花卉面积4147.8亩,总产量13471.4万枝(盆),总产值5032.1万元;花卉生产以非洲菊、鹤望兰、百合、杜鹃为主,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南京、无锡等地。近年来,嘉善县探索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一批起带头引领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 走花卉产业化之路 走进位于魏塘街道虹桥村的嘉善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栋栋崭新的连体大棚映入眼帘,数十万盆杜鹃绿意盎然。“这里将规划230亩的杜鹃栽培基地,全部采用农业现代化设施,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杜鹃产业化生产链。”该公司负责人沈勇表示。 为加快产业化发展,基地注重杜鹃栽培技术改进和杜鹃新品种选育等“内在”提升。“以前我们用于栽培杜鹃盆花的基质一般由泥炭、珍珠岩等混合而成,现在我们摒弃了珍珠岩,并尽量少用泥炭,而是就地取材,采用当地较多的蘑菇泥、砻糠、桃枝和麦秆粉碎物等原料制成基质,一方面提高基质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另一方面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基地杜鹃栽培专家程福全告诉记者,230亩的种植规模,预计每个品种每年就能消耗农业废弃物2000吨左右。“从明年开始,我们计划每年加工这种基质6000吨,不仅满足了自己基地的生产要求,还能提供给周边的杜鹃种植户。” 不仅如此,基地还利用大棚顶部进行薄膜发电试验,提升冬季加温催花的效率,把杜鹃开花期从4月提早到春节前,进一步做大年宵花市场。“我们投入近百万元开展了4000平方米的试验,一改以往锅炉加温的传统方式。”程福全告诉记者。 在沈勇看来,全面提升杜鹃盆花的产品附加值,除了改进栽培技术,市场拓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公司积极筹备杜鹃花出口北美,预计明年下半年,第一批本土杜鹃盆花就将“漂洋过海”到达西雅图,届时每盆杜鹃花价格将卖到国内的3倍。 同样,作为嘉善县种植鲜切花第一人,嘉兴嘉德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柴金甫也深谙市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花卉产业做得好,除了会“种”,更要会“卖”。“一方面拉长销售时间,将花卉上市时间从春节前后往两端延伸;另一方面拓宽销售渠道,探索自产自销模式。”据了解,早在1999年,柴金甫就在杭州成立了自己的批发部,减少花卉销售中间环节,更好地掌握市场行情,从而获得更为丰厚的收益。“以种植10亩香水百合计算,通过自产自销,每年收益比走批发市场提高了几万块!”柴金甫笑着说。 一产到三产有机融合 从最初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到如今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十多年来,位于大云镇缪家村的碧云花园紧随市场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花卉种植业与休闲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的道路。 “2000年以后,我们依托大云‘中国鲜切花之乡’的产业优势,全面铺开非洲菊、百合花等花卉种植,2004年以来随着人工成本水涨船高,我们又通过增加设施、改进技术,大面积发展凤梨、大花惠兰等高档花卉,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公司副总经理曹锦萍告诉记者,近年来,碧云花园又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嘉善传统名花——杜鹃,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东鹃品种资源圃,对东鹃的杂交育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今,碧云花园年产杜鹃盆花十多万盆,已收集精品杜鹃盆景三四千盆。“在碧云花园,杜鹃早已不单单是农产品,而是成了一件件弥足珍贵的艺术品。” 自2007年以来,碧云花园以杜鹃花为媒,多次承办中国嘉善杜鹃花展,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同时,通过品种收集、精品选育,使造型精美、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的嘉善杜鹃盆景在省内外各地大放异彩。据了解,杜鹃花展每年吸引了全国数十个省、市的客商前来参展,更引来无数游客争相赏花,带动了碧云花园的农业采摘游、婚纱摄影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的“集体井喷”。 “走花卉产业化之路的有很多,而碧云花园更愿意打造一个以花为媒、以展会友的平台。”在公司董事长潘菊明看来,一件精品的诞生需要多年的悉心栽培、精雕细琢,因此,他选择以杜鹃花为媒介,深挖赏花经济,以此引来更多游客。 记者了解到,未来,碧云花园还将积极争取国家级杜鹃博物馆落户当地,深入挖掘嘉善杜鹃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打响嘉善杜鹃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从而使嘉善花卉产业的整体品位得到“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