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30度花园联盟规划设计总监邓伟 俗话说,车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对于花卉旅游项目而言,前期的设计规划就是项目的“粮草”,事关市场竞争的成败。但纵观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花卉旅游项目,无粮草就上马或者粮草不足就上马者比比皆是。在首届中国花卉旅游论坛上,30度花园联盟规划设计总监邓伟通过大量案例,解析了规划对花卉旅游项目的重要性。 粗放的开端类比房地产行业 邓伟出身于房地产行业,他表示,当旅游业发展到休闲度假阶段后,其价值取向、评价标准其实与地产行业的高级阶段基本一致,即竞争力体现在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感、归属感,追求生态与社会价值,重塑本土文化等。“我们回头看第一代花卉旅游产品,就如同房地产初期一样,圈一片地,播一季花种,收一季门票,尤其是近郊花海项目由于地段好,‘躺着’就把钱挣了。”邓伟说道,这与房地产初期圈一片地、盖几栋房就卖钱何其相似,都是“粗放生产、野蛮生长”模式。 正如邓伟所说,目前花卉旅游项目的投资者如地产初期一样,类型多样化,矿业出身的、大农业出身的、金融出身的……他们对花卉行业本身的脉络特征并不了解,只是觉得这个行业门槛低、好赚钱,更使得花卉旅游初期特征十分明显。“地产同样经过类似阶段,但最终还是走出了一条自我进化优胜劣汰的道路,可以预见,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轨迹也必将如此。”邓伟表示,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花卉旅游的发展很可能在短短10年时间走完地产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花卉旅游目前已进入激烈竞争、濒临洗牌的局面。以涪陵武陵山的大木花谷为例,作为重庆最早、最成功的花卉主题旅游景区,其一度是重庆花卉旅游的代名词,但近几年重庆周边同类项目遍地开花,仅今年国庆期间就有多达15个花海景区同时开园,相互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心中有目标规划出“六脉神剑” 那么花卉旅游的出路在何方?邓伟认为,此时应该跳出花卉技术的局限性,进行跨界整合资源,将地产黄金时代积累的大量“规划智慧”引入花卉旅游产业。“以30度花园联盟为例,其以‘花’为道具,跨界整合了设计、营销等团队,集体登台唱戏,从而发挥旅游的集群效应。”邓伟介绍说,这个规划包含了打基础、练内功、通经络、借平台、创品牌和卖产品六个阶段。 “打基础就是通过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增加互动体验项目,让景区从单一的花海升级为休闲度假综合性景区;然后进行差异化、细分化定位,再进一步对景区容量进行控制,形成小众化主题花园。每一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花园,从而形成区域内的景区集群效应。”邓伟表示,练内功则是要与景区内的乡镇、居民形成良性互动,利民而不争利,帮助他们打造花园庭院,从而形成特色鲜花小镇。 通经络则是将通往景区的道路进行美化,使之不仅是交通纽带,还是景区的窗口和门户。在这一点上,今年建成的武陵山花园环道是最明显的案例,长达48公里的公路美化后成为整个花卉旅游集群项目的窗口。“借平台就非常好理解了,就是从花卉旅游景区内的其他旅游项目借势,并与之合作,比如我们与武陵山森林公园、大裂谷的合作。” 邓伟表示,前四步走完后,就是创造品牌和卖产品的过程,但此时“卖”的不再是单个花园或者集群花园的门票,而是借助品牌来销售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苗木供应、运营方案等一系列产品。最终,花卉旅游项目通过统一的规划后,花园各具特色,不仅丰富了区域内花园集群种类,避免了内耗,还进一步强调了“花”的主题以及平台效应。
|